記者潘彧)“相比起在第三方支付的托管,我們肯定更愿意將資金托管在銀行,一方面増信,另一方面提現將更加便捷。”有P2P網貸業內人士表示。記者了解到,隨著P2P行業逐步被納入制度監管的軌道,多家銀行對于這塊迅速壯大的“蛋糕”表現出強烈興趣,并頻頻跑馬圈地。
多家銀行暗中“跑馬圈地”
昨日,廣州開發區首個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區簽約儀式在廣州綠地中央廣場舉行,五家公司簽約進駐。在簽約現場,平安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張武透露,平安銀行正在積極推P2P資金托管方面的相關措施,“具體的舉措估計今年年內一定可以下來。”
公開信息顯示,多家銀行已在這一領域悄悄布局。1月8日,中信銀行與宜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在資金結算監督、大數據金融領域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此后,招商銀行與你我貸簽署了資金委托管理協議,民生銀行推出“網絡交易平臺資金托管系統”,積木盒子、人人貸、民生易貸等P2P公司成為其首批用戶。浦發銀行也宣布就PP-money的交易資金對接、風險準備金計劃等達成合作意向。
記者了解到,此前,因礙于P2P行業監管不明朗,體量較小,行業風險過高等原因,大多數銀行都不愿與P2P合作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多數P2P平臺都將資金交由第三方機構進行托管,比如匯付天下、雙乾支付等平臺。
經過2014年的快速發展,P2P行業年交易額已達到3280億元。業內人士分析,P2P資金托管市場將非常巨大而且發展很快,未來或達萬億元規模。現在,這塊市場已經被銀行“盯上”。
P2P“傍大款”増信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銀行爭搶這塊“蛋糕”,也有基于攬儲及“搶用戶”的考慮。
P2P平臺也對和銀行合作十分積極。“在資金托管方面,我們也還是希望和銀行合作。” 禮德財富運營總監倪曉輝表示,目前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相對銀行而言,資金安全性不及銀行,與銀行合作一方面可以給P2P増信,另一方面可使提現速度加快。同時,和銀行合作可以降低其運營成本。“P2P平臺委托第三方機構做資金托管,繞不開銀行這一環節。如果能與銀行直接合作,那就省去了第三方機構這一環節,對平臺成本的控制自然是利好。”壹寶貸總經理羅浩杰表示。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由于銀監會的監管政策尚未明朗,目前即使是已經簽約的合作,也并未真正進行。
“除了政策,還有IT基礎部分,很多P2P平臺IT部分太弱,根本無法對接銀行系統,稍微大一點的數據交換,平臺系統就崩潰了。” 廣東南方金融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熊萬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