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8日 20:56來源:中國日報網參與互動(1)0“傳統的征信模式很難實現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大數據征信是征信體系的發展趨勢。”日前,央行征信中心研究部總經理李連三在公開場合表示,正在研究推動P2P接入征信系統,未來將作為整個金融系統的參考依據。這是繼中國人民銀行發出做好個人征信系統準入金融市場 的指示后,監管人士首次提到互聯網金融的征信體系建設。
事實上,互聯網金融行業先行者已走到了政策前頭。1月8日,上海泰然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泰然集團”)與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大公國際”)在海南三亞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完善互聯網金融風控體系、推動地區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達成深度合作,希望借由共同合作,共建透明、安全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根據合作協議,泰然集團將與大公國際進行資源共享,共同在互聯網金融的個人及中小微企業借貸領域開發適應社會理財借貸需求的風控體系,最終形成領先行業的針對中小微企業的信用系統。
本次合作將以重慶為試點,幫助當地政府和企業進行信用資源整合,建立適合地方管理需求的信用數據庫。泰然和大公國際的全面戰略合作,有望改善重慶宏觀投資環境,推動當地資本與經濟的結合,吸引更為廣泛的國內外金融資本投資重慶,更好地為重慶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服務。
泰然集團董事長潘寶鋒表示,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業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已日漸凸顯出對建設和完善我國征信體系的急切需求。
“因借款人逾期、壞賬導致網貸平臺出現資金困難的新聞不絕于耳,這充分暴露了一些平臺在對借款人進行審核時,對借款人的真實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時。”潘寶鋒認為,信用數據審核不嚴謹、信息不開放,正是導致大量網貸平臺出現違約、資金斷裂等現象的主要原因。
作為一家一家容納擔保、風險投資、第三方支付、財富管理、私募股權、融資租賃、P2P等業務在內的大型金融集團,泰然集團與大公國際的“聯姻”可謂占盡天時地利。大公國際是國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資信評級集團,具有中國政府特許經營的全部資質,是中國認可為所有發行債券的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估的權威機構。目前,大公國際正在搭建針對全國1200多家P2P平臺評級體系, 1月20日,大公國際還將正式發布首份“中國互聯網融資平臺預警名單“,據悉已有數十家預警企業上榜。
“通過大公國際獨創的信用評級理論體系,專業權威的信用數據庫,以及其對各行各業完善的評級標準,泰然將進一步深挖大數據,打通線上線下,建立起更為完備和科學的風控體系,為客戶投資安全提供堅實保障。“潘寶鋒說。
大公國際董事長關建中則指出,評級是分配社會資源的重要方式,過度將沒有債務償還能力的融資工具貼上不符合的信用標簽,勢必將導致信用危機。目前國內信用評級體系仍十分薄弱,建立完善且科學的評級體系勢在必行。“本次合作,大公國際將與泰然進行更為廣泛、全面的資源互補和深度交融。我們將以中國為基點,試圖建立起一種全新且更科學的互聯網金融信用模式,并打造更符合國情的‘中國版互聯網金融信用評級體系’。“關建中表示。
雙方還表示,未來有望進一步開展地區和業務方面的信用評估深層合作,希望以此推動國內中小微企業及個人信用體系、信用與信息服務市場的建設,解決互聯網金融體系發展過程中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