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騰訊財經從保監會獲悉,保監會于近日引發了《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這意味著,相互保險組織獲得監管層放行,保險覆蓋范圍將隨之擴大。
相互保險(mutual insurance),指具有相同風險保障需求的投保人,為自己辦理保險的經濟活動,投保人同時兼有管理保費的身份。在遇到風險損害時,則從全體投保人所繳納保費中抽取相應資金,進行風險賠付。保監會介紹,在國際上,相互保險主要在農業、漁業和中低收入人群風險保障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這一制度的施行與日前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相契合。保監會介紹,相互保險有利于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方式,提升農村社會管理效率。發展相互保險可以通過經濟利益給廣大農民搭建一個自我管理的平臺,創新基層社會管理方式,提升農村社會管理效率,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和風險。
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相互保險組織沒有外部股東,由全體投保人共同所有,不存在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從國際上看,相互保險組織具有以下三個獨特優勢:一是投保人和保險人利益一致,能夠較好地實現以客戶利益為中心,并由客戶參與管理,從而有效避免保險人不當經營和被保險人欺詐所導致的道德風險。二是展業費用較低,核災定損準確度較高,可以有效降低經營成本,為會員提供更經濟的保險服務。三是由于沒有股東盈利壓力,其資產和盈余都用于被保險人的福利和保障,可以發展有利于被保險人長期利益的險種。
根據《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保監會將相互保險組織分為三大類:首先是一般相互保險組織,定位于按照公司化運作、在較大區域范圍內開展業務的大型組織;其次為專業性相互保險組織,定位于在特定行業或特定風險領域開展單一相互保險業務的專業相互組織;第三類是區域性相互保險組織,定位于為地市級以下特定區域范圍內的居民提供專業保險服務的相互保險組織。
在這三大類相互保險組織中,一般相互保險組織準入條件最高,需滿足“有不低于1億元人民幣的初始運營資金”,以及“有不低于500個初始會員”等條件。而對于后兩類相互保險組織,需要滿足“有不低于1000萬元初始運營資金”和“有不低于100個初始會員”等條件。
保監會表示,《試行辦法》發布后,將推動相互保險的規范健康發展。據國際相互合作保險組織聯盟統計,2013年全球相互保險保費收入達1.23萬億美元,占全球保險市場的26.7%,覆蓋人群8.25億人,相互保險組織總資產超過7.8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