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央行動作頻頻,2月降準、3月降息、4月第二次降準,5月第二次降息。
央行連連揮動貨幣政策大手的背后,是實體經濟持續下滑帶來的壓力。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CPI同比上漲1.5%,連續3個月處于“1時代”。與此同時,當月PPI同比下降4.6%,也印證了當前經濟面臨的復雜形勢。
匯豐中國4月份制造業PMI的數值也低于此前預估,這也增加了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持續減弱的苗頭。因此,在央行本次降息的答記者問上,央行表示,央行表示,此次進一步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連續的降準降息釋放出來的資金并未如愿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大量進入股市。前不久舉行的一場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直言,“降準降息”也許在改變預期方面能起一點兒作用,對實體經濟的扶持作用或者刺激作用不會太強,“資金能到實體行業里面去嗎?現在行業已經是很嚴重過剩了,那個錢會朝那投嗎?不會的。大部分到了股市,央行一說什么新的政策,要放松一點股市一下就起來了”。
增量資金的涌入,對于A股而言亦不能稱之為“利好”。華東某券商一位分析師對騰訊財經表示,本次降息會對某些板塊帶來利好,但不能改變整個大盤目前的情況,“一段時間內,大盤仍會以震蕩調整為主”。這位分析師說道,針對央行的降準和降息行為,過于頻繁,在信心層面市場已經有所疲軟;其次,本輪牛市從2014年下半年啟動以來,目前A股部分個股估值以及市盈率過高,“基本面已經無法撐起如此的股價”,因此市場還處于估值調整期。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亦表示,市場對本次降息的反應相較于前幾次會更加平淡。洪灝稱,隨著央行的頻繁動作,市場對于貨幣政策的反應已經偏弱化,貨幣政策對市場影響呈邊際遞減之勢。
經濟學家滕泰的觀點基本相同,他表示,持續降息從趨勢上會長期利好股市,這是確定無疑的;但是單次降息對股市短期漲跌是不確定的。
就個股而言,南方基金楊德龍對騰訊財經表示,降息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有利于一些利率敏感型行業,如房地產、汽車、基建、一般工業等,提高這些行業盈利能力。
不過,對于銀行板塊而言,本次降息則可以稱為“不利消息”。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分析,這次雖然是降息,但是同時也把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3倍擴大到了1.5倍,市場存款的利率應該會進一步提高。所以對于銀行來說,存款利率提高但是貸款利率下降的話,銀行息差收縮,銀行作為大的權重板塊,其實是不利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