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近日對上證報表示,陜西省擬設立規模500億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產業發展基金,以“母基金+子基金”模式運作,投資形式靈活,有望撬動社會資本5000億元,可充分實現政府資金杠桿放大效應,吸引大量金融機構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一帶一路”建設工作。
“建設“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陜西提出要打造金融合作中心。我認為不是跟全國其他省區競爭,而是補陜西的短板。陜西全省上市企業的數量,僅相當于江蘇省江陰市一個市的上市企業個數。各省各地都在出臺鼓勵新三板的政策陜西全省只有高新區出臺了政策,這些數據一對比,就知道差距在哪。”陜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徐強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如是感嘆。
因此,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產業發展基金,也是用證券化、用資本的思維來破解現在建設一帶一路項目遇到的資金難題,同時用這個基金跟國家絲路基金相結合。
其他金融方面的措施包括,積極引導歐亞各國投資銀行、上合組織證券交易中心落戶,申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在陜設立分支機構;爭取在西安設立能源期貨交易所,建設絲綢之路能源金融貿易中心;推進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合作,開展離岸金融業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