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希望能夠透過數據看清市場動向,未來市場參與方包括外部接入系統涉及到的證券賬戶實名制將會被嚴格執行
在此輪市場快速上漲和快速下跌過程中,起到助漲助跌作用的杠桿資金正在被全面規范與清理。
市場上杠桿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券商開展的融資融券業務,一是通過信托渠道開展的配資業務,還有線上線下的配資公司開展的業務。相較于公開透明的融資融券業務,后兩者實際規模難以監控,給市場帶來的風險隱患也更加突出。
“投機資金過大,監管層難以穿透賬戶信息,給監管帶來了風險,所以清理杠桿資金特別是難以監管的配資業務是必要的。”一家大型券商的信息技術系統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
在清理杠桿資金的過程中事涉多方,截至目前,涉及配資業務的證券公司、信息技術服務機構、配資公司中均已有典型受到較為嚴厲的處罰。
在市場調整幅度已經過大的情況下,監管層進一步正本溯源,清理之前已經在市場上存在較長時間的“灰色地帶”,它們或多或少違反了現行證券法規。因此,不規范的信托業務和接入券商的第三方系統亦在清理之列。
資深市場人士表示,從助推市場快速上漲到現今的被清理,參與配資的各方主體均為了賺快錢而陷入瘋狂,當市場連續大跌后,它們也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未來,重建將是市場的主題,券商、信托、信息技術服務商均應回歸業務本源,方能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