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1日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即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這實際上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技術有力地推動了當代社會的技術革新,同時也降低了大眾創業的門檻,減小了資金對起步階段小微企業的限制,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可行性大大增強。
今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記者會上提出,創業活動通過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創業的邊際成本,促進了更多創業者的加入,這是一個技術條件。
互聯網技術也在改變著創業群體的組成,萬鋼認為,創業的主體逐漸的由過去小眾轉向為大眾,創新創業由精英走向大眾,有越來越多的“草根”群體,比如大學畢業生、海歸留學生,比如很多科技人員,包括還有一些企業的高管開始走向自己創業之路,創新創業已經形成了一種價值導向、生活方式和時代氣息。
對于互聯網給創業者帶來的便利,萬鋼特別指出,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特點,網絡信息平臺從技術供給到需求導向,通過社交網絡趨于扁平,創業者的奇思妙想可以和使用者、用戶進行直接的接觸,滿足了用戶的體驗,大家互相提意見以后,縮短了創業者和用戶者的距離,也加快了創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