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小企業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中小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編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6年6月28日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本規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等編制,提出了“十三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關鍵工程與專項行動,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指引,為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履行職責提供依據。
第一章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順利完成了“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十二五”中小企業發展回顧
發展實力顯著增強。2015年末,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20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5400萬戶,中小企業利稅貢獻穩步提高。以工業為例,截至2015年末,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起點標準由原來的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36.5萬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97.4%;實現稅金2.5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稅金總額的49.2%;完成利潤4.1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64.5%。中小企業提供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就業的主渠道。
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加大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以及所得稅優惠力度;金融管理部門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于”目標;財政資金轉變支持方式,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
創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創業領域不斷拓寬,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小微企業數量年均增速超過10%。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試點工作取得成效,全國32個試點城市的中小企業集聚區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53%,專利授權增速超過30%,中小企業在產業鏈和創新鏈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產業集群取得了快速發展。
信息化應用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成效顯著,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不斷擴展,研發、生產、財務、管理等各類軟件及服務應用日益普及,兩化融合進一步深化。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依托大型信息化服務企業建立6000多個分支服務機構,配備近10萬名專業服務人員,匯聚60多萬家軟件開發商和信息化服務商,每年開展數萬場宣傳培訓和應用推廣等活動,參加線上線下培訓的人數達千萬人次。
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構建了涵蓋30個省市、5個計劃單列市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帶動社會各類服務資源7萬多個。認定511家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實施中小企業創新能力計劃和創辦小企業計劃,啟動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公告工作。組織實施了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
對外交流合作不斷增強。中小企業領域的雙邊和多邊合作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和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成為重要的對外合作平臺。中德(太倉)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聚集230多家德資企業,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中小企業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交流日益增加。
二、“十三五”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形勢
“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乏力,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中小企業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出口增長放緩。從國內看,發展階段的轉變使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增長動力從物質要素投入為主轉向創新驅動為主。新常態對經濟發展帶來新挑戰,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尤為突出。
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新環境,“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依然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資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續維持高位,招工難、用工貴以及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緩解,傳統產業領域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中低端,存在高耗低效、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盈利能力依然較弱,轉方式、調結構任務十分艱巨。
“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發展面臨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重大機遇。隨著改革的深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推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舉措的加速實施,中小企業發展基本面向好的勢頭更加鞏固。通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行政審批、投資審批、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中小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服務環境將更加優化。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市場和新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形勢,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抓住發展機遇,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依靠創業創新開辟發展新路徑,贏得發展主動權,實現發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