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在每一個歷史關頭,黨的領導人總是深刻洞察世界經濟和科學發展大勢,做出明智部署。1986年3月,四位國家級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聯名給鄧小平同志寫信,建議發展中國的戰略性高技術。鄧小平同志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這就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863計劃)的由來。
中國全面接入國際互聯網24年來,基于“互聯網+”的模式創新走在世界前列。但仔細考量,恐怕像共享單車這樣的商業模式創新居多,技術創新時有亮點,但整體實力亟待加強。中興事件把中國通信產業核心技術匱乏的痛點,觸目驚心地呈現在國人面前。聞鼙鼓而思良將,需要我們冷靜思考如何從政策、資本、人才和企業創新機制等方面求取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
我覺得,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現象未得到根本解決,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在科技創新環節層面的目標一致性問題,信息領域的人才培養、工程實踐、企業研發、技術服務未形成合力;二是在科技創新機制層面的協調一致性問題,行政引導機制的效率失靈與市場動力機制的信息失靈形成錯位。
要敏銳必須加快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品應用、成果轉化、市場需求和行政保障“六大體系”建設,打通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的關鍵環節,發揮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機制,以需求為導向,以資本為主線,貫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中介組織等各類創新主體的節點,達到有效促進技術精準研發、主體精準合作、資源精準利用、成果精準轉化的目的。
一是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加快基礎研究體系建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本著“人才培養密切聯系工程實踐”的原則,加快構建信息學科基礎研究體系。加大信息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力度,強化基礎研究教育投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重視實踐環節鍛煉,提高動手能力;改變以論文數量為指標的考核體系,將具有信息領域跨國大公司經歷的專業工程人才納入國家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二是以工程實踐為重點,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各類工程實踐中心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本著“工程實踐密切服務企業研發”的原則,加快構建信息領域技術創新體系。突出工程實踐在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改變工程實踐作為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教輔環節的現狀,支持獨立市場化運作的工程實踐中心建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實現職業化、專業化,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術工人隊伍;支持大科學設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實行全成本核算,鼓勵與企業建立研發聯盟,開展產品測試、加工。
三是以企業研發為核心,加快產品應用體系建設。信息技術龍頭企業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本著“企業研發密切圍繞市場需求”的原則,加快構建信息技術產品應用體系。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建立以企業研發投入和科技貢獻率為依據的支持政策;鼓勵企業深化國際合作、主動參與標準制定;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產品應用,通過不斷完善技術指標盡快實現技術迭代升級。
四是以科技服務為中介,加快成果轉化體系建設。各類科技服務組織要面向科技創新各環節,緊密圍繞成果轉化,完善覆蓋知識產權、技術標準、測試驗證和投資評估等環節的中介服務體系;開展技術成熟度評價,對技術的實用性、生命周期、工藝流程、資源配套和研發狀態進行深入分析;搭建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以提供信息咨詢、參與技術創新、促進資源流動為目標,進一步細分科技服務市場,強化科技服務主體自身建設。
五是以資本投入為主線,加快市場需求體系建設。科技創新市場動力機制信息失靈的主要原因在于,創新市場上各創新主體存在供求信息不對稱、價值取向不一致的情況。要積極借鑒推進模式創新的經驗,注重發揮以需求為導向,形成資本作為主線貫穿各創新主體的市場動力機制。要加大創新型企業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高企業創新愿望和創新能力,將市場需求有效轉化為對上游創新主體的研發需求,切實發揮企業的主體創新作用。公共資本有所為有所不為,積極發揮“引致效應”、抑制“擠出效應”,探索有效激勵方式,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六是以政府引導為手段,加快行政保障體系建設。科技創新行政引導機制效率失靈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在推進科技管理機制改革、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要通過整合國家科技管理主體,理順科技預算和投入機制,進一步突顯科技創新的國家目標,引導科技力量集中發力。要通過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參與政策、規劃、標準的制定,支持企業家參與項目立項、評審和結題,支持采購企業創新產品和服務,協調國家目標和企業目標。要通過政府主導,吸引金融機構參與,持續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有效提升在科技信貸、科技擔保、科技保險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面的科技金融服務能力。
當前,我們面臨從移動互聯向物聯網和萬物互聯的轉型。如果說,移動互聯時代,中國大約有20億塊手機等移動終端屏幕;到萬物互聯階段,家庭電冰箱、洗衣機、防盜門等都可能同時成為信息載體。華為公司預測: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400億,全球聯接總數達到1000億!信息化為后發展國家提供了“彎道超車”或“換道超車”的歷史遭遇,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我們這代人責無旁貸。打通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的關鍵環節,在于以需求為導向,以資本為主線,發揮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機制,加快形成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品應用、成果轉化、市場需求和行政保障的“六大體系”。(作者系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戰略研究局)